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CACLP)在南昌如期召开,几天的观展发现流水线似乎是本届CACLP的大风向。很多厂家都推出了自己的流水线、一体机的产品。从最早的血球流水线到如今的生免流水线、发光荧光流水线、还有甚者出现了血球与糖化的流水线。一时间无机不联,似乎如果没有一条流水线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在中国IVD市场发展的今天真的只有流水线一条路可走;在集采、DRG等大背景下流水线真的就是灵丹妙药吗? 01 流水线不等于实验室自动化和智能化 流水线成名于日本发展于欧美。说到流水线很多人认为只要把设备堆一起替代人工就是实验室自动化了。但简单的机械联接并不是实验室的自动化。实验室的自动化需要稳定的设备与智能的软件相结合,同时能满足各自实验室的个性化要求,贯穿从前端到后端的整个流程才能称之为实验室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02 不是所有的医疗机构都适合流水线 在我国医疗机构有数量多、分布不均匀、发展不平衡等特点。有“北、上、广”这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实验室也有大量技术相对落后的基层医疗机构实验室;有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也有专科专病医疗机构,装不装流水线要从患者的数量、患者的群体、治疗的病种、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政策和实验室条件等综合评估,尤其是那些处理样本量较小、需求多样化或经常变化的医院,在引入实验室流水线之前,医院需要充分评估其需求、成本和可行性,并不是所有医院都适合安装流水线的。如果只是一味追求“高大上”而忽略了产品适用性和经济性,势必会造成资金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先进的技术必然好,但适宜的技术才是真。 03 使用流水线不一定省钱 实验室流水线技术虽然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缩短样本处理时间并增加处理量,但实验室流水线依赖于高精度的设备和仪器。设备故障可能导至整个流程暂停,从而影响效率。定期维护和检查对于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但会增加成本并导至暂时停产。 实验室流水线虽然表面上可以减少对实验室技术员的需求,但实验室流水线的操作需要具备特定技能的人员。人员培训和技能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而且在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回报。此外,人员流动可能导至知识流失,这可能对实验室的整体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实验室流水线在处理大量样品时,样品管理和仓储成为关键问题。要实现高效的样品追溯、分类和存储,需要精确的系统和合适的仓库管理。实验室流水线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例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在处理这些数据时,可能需要协调跨学科之间的标准和协议。此外,整合和管理大量数据是一个挑战,需要合适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人员支持。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的投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包括国际顶级的IVD企业在内的产品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产品各有千秋,每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这也是当下实验室会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品牌,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实验室流水线目前大都是封闭系统,就意味着一旦选择某一品牌后其他品牌将无法使用,从而会对部分项目检测结果的精准度大打折扣,最终会影响临床对于疾病的诊断。正所谓“客大欺店”,如果一家实验室的设备只是被少数厂家占据,实验室的话语权将大大降低,耗材的成本、售后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之出现。医院实验室对检验设备要求核心是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耗材试剂成本低,操作简便人性化,售后服务及时到位等。 在新集采背景下流水线或许是个“坑 “看病贵”,“看病难”是民生问题,国家必然会最终解决。从药品带量采购到高值耗材、检验试剂的集采,无论是三明模式还是宁德模式,无论是DRG的落地还是LDT试点无一例外的证明了这一点。这几年全国各个省份对规范医疗收费加大了管理力度:各种大套餐、大组合、重复收费等不合理现象被叫停。特别是DRG的落地,我相信未来的检验项目更多的是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是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不同的检验项目而不是笼统的大套餐大组合模式,届时流水线会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使用,成本高昂不划算;停用,高昂价格采购的设备何去何从。 如果一个行业的发展最终受益的只是极少数企业,大部分的企业都被拒之门外,这不是行业的未来而是灾难,最终的受害者也一定是终端用户买单!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