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常累及呼吸系统,还可能累及心血管、消化道、肾脏、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或系统。因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需要充足的相关实验室生化、血凝检查,针对多器官进行综合性的诊疗。 一、新冠诊疗方案实验室检测项目汇总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1](2022年)推荐: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见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铁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PCT)正常。重型、危重型患者可见 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炎症因子升高。 北京协和医院发布的《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2022年12月版)》[2]推荐: 必要项目: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气分析(注意记录吸氧条件)、血常规、凝血、D二聚体、肝功、肾全、LDH、CRP、ESR。 推荐项目:铁蛋白、CK、cTnI、NT-proBNP/BNP、TB淋巴细胞亚群、IL-6。 可选项目:IL-8、IL-10、球蛋白、补体;抗MDA5抗体;抗磷脂抗体谱;胸CT。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发布的《儿童新冠感染诊疗参考方案(2022.12)》[3]推荐的检测项目包括: 必要项目: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包括D-Dimer)、血气分析、CRP、PCT、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肌钙蛋白、B型利钠肽)。 补充项目:ESR、铁蛋白、T/B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IL-2、IL-6、IL-8、IL-10、TNF-α等)。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4](2023年1月13日)指出: 重症病例根据病情需要监测: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肝肾功能、乳酸、血糖、电解质、乳酸脱氢酶等)、心肌损伤标志物、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及胸部影像学检查。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2023年1月5日)[5],在第九版的基础上推荐: 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降低或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CRP、铁蛋白等进行性上升;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等。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和(或)血小板减少;低(高)血糖和(或)乳酸升高;PCT、CRP、铁蛋白等炎症因子明显升高;AST、ALT、CK 明显增高;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等。 二、新冠病情的实验室监测重点指标 每份新冠诊疗方案都指出,新冠患者不仅需要生化项目的检测,还需要进行血栓预防。血栓不仅本身是导至新冠风险升高的基础病,研究还显示新冠感染后患者发生DVT(下肢静脉血栓)、PE(肺栓塞)的风险均成倍增加[6]。在感染新冠初期,应做好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的动态变化,做好相应的预防和后续诊疗手段。 01 血液监测指标
02 D-二聚体与患者死亡率、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D-二聚体与 COVID-19 的死亡率密切相关,患者入院时的 D-二聚体水平会影响最终结局[7]。重型、危重型新冠感染患者炎症与细胞因子的大量分泌加速了高凝状态,导至 D-二聚体快速升高。初始D-二聚体水平高,不仅可以提示不良事件将在短期内发生,而且升高程度还能预测总体疾病进展、严重程度和死亡率。 03 警惕心肌标志物异常 新冠感染大流行的危险人群多为老年人、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及患有慢性基础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这类人群容易出现重症、危重症。心肌炎是其中最为严重的疾病,心肌细胞一旦有了炎症,收缩功能不能正常进行,发生心肌收缩无力、收缩紊乱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停止收缩,导至心脏骤停引发猝死,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在多版诊疗方案中,都建议进行心肌酶等监测。 本文编辑:乐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