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备受关注的消息莫过于迈瑞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81亿,赶超去年全年净利润的消息。 迈瑞前不久公布了其Q3季度的财务数据,报告期内迈瑞实现营业收入79.4亿元,同比增长20.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15亿元,同比增长20%。 在今年的寒冬下,迈瑞逆势冲击地市场动作为其带来营收净利的高速增长,令一众蜷在生死挣扎线上的械企羡慕不已。 由于迈瑞Q3季报没有详细披露具体的市场动作以及营收数据,我们从半年报披露的关键信息管中窥豹,从具象地细节出发,试图洞察出迈瑞医疗高速发展的底层逻辑。 迈瑞医疗的业务构成主要为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其核心营收来源于为生命信息支持及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业务营收来源主要是超声诊断仪的市场投放。
数据显示,体外诊断业务增长超过生命信息支持与影像业务,其IVD拳头产品血球BC-7500系列和MC-80阅片机、化学发光高速机CL-8000i、生化高速机BS-2800M、TLA流水线在上半年中实现多地装机,三级医院占国内体外诊断产线的收入比重已从2019年的15%提升至当前的30%,主要拉动力来源医疗新基建及试剂带量采购政策。 作为国产器械老大哥的迈瑞医疗早已对政策钻研得极为透彻,跟紧顶层释放信号,市场“血液”会快速流动,资本带来的猛烈情绪也会助推市场的需求大增。 和一个仅有个位数品类的医械企业不同的是,迈瑞生命支持与影像产品线这种大型设备在今年也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撑起迈瑞医疗前三季度实现81亿的营收规模。 医疗新基建与集采政策推动,让迈瑞在国内医疗设备市场越来越强。此外,迈瑞坚持出海的市场策略,打开了增量市场大门,开始朝着利润极大化的目标前进。 ✦ + + 医疗新基建 迈瑞猛加速 2022年前三季度,医疗新基建给迈瑞医疗贡献了约50亿元的收入,同比实现了翻番以上的增长。截至三季度末,迈瑞医疗系统中的医疗新基建待执行市场空间仍有超过200亿元,预计将主要贡献在明后两年。 2009年开始的“新医改”,第一次拉起了大型国产医疗设备崛起的帷幕。
迈瑞靠这种“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用十年的时间为国产医疗设备在医院端打开了一个口子。 2014年,国内开始实施创新器械审评审批制度,以加快国产医疗器械创新产品的上市速度。2015年至2017年政府开启分级诊疗制度,为医疗器械拓宽了进入基层医院的市场空间。2020年后,国内多地开启医疗器械集采,集采时在技术等达到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国产医疗器械产品。2021年,《“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发布,文件强调推进各类高端产品国产化及终端推广应用…… 如同芯片领域一样,在医疗器械领域,国内市场长期被一些老牌欧美企业占据。以迈瑞医疗所处的超声设备为例,海外三巨头——西门子、飞利浦、GE医疗,曾是国内医疗器械厂商难以逾越的高山。而迈瑞试图打破国外中低端设备厂商在本土市场的封锁,并取得显著成效,这对一级市场国产医疗器械圈而言,无疑是一个莫大鼓舞。 如今,“新医改”带来的红利期已过。不过,在公立医院纷纷过起“紧日子”的现在,国产设备商又迎来新一轮红利:医疗新基建驱动的下沉市场扩容。 2021 年 10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 年)的通知》。这一《通知》旨在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明确指出到 2025 年,全国至少 1000 家县医院要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由于国内的医疗新基建项目以大型公立医院扩容为主导,因此对于医疗器械的采购需求多以全院级大项目为主,对迈瑞医疗的三大业务均有不同程度的拉动作用,其中对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拉动尤为显著。 著名管理学大师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捕捉机会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医疗器械行业,迈瑞医疗受益于国内医疗新基建的政策利好,但也善于捕捉机会实现业绩稳增长。 ✦ + + 集采洗牌 迈瑞更强 今年9月,医药行业爆跌,不论是器械还是CXO,无一幸免。 10月过后,医药触底反弹,满血复活。器械成为赤手火热黄金股,中证医疗器械指数逆势上涨7.2%. 反观医药股暴跌的背后则是集采行动的暗流涌动,集采带来的显著信号就是械企产品入院大降价,表面上看医疗器械企业被悲观的乌云压制,其实背后则是行业国产扩容空间巨大的前景。随着政策边际温和,降价不再是集采最重要的后果。当医保控费和企业利益达到平衡,集采的隐藏技能被释放出来,那就是提升行业集中度、国产市占率,迎来国产扩容大时代。 安徽省化学发光集采是IVD行业一个关键节点,也是迈瑞自我革命的一场巨变。去年9月,安徽省开刀化学发光,发起共5大类23种的化学发光试剂集采,撕开了IVD行业带量采购的口子。外资四大家中的罗氏和贝克曼没有参与这次集采,部分对应的测试量释放出来,在以迈瑞为主的高中标数量国内厂家的系统上完成。罗氏和贝克曼在安徽集采决赛圈的退场使由外资垄断的三级医院被打开缺口。 自去年11月安徽执行化学发光集采至今年二季度末,迈瑞医疗已成功进入近 30家三甲医院,大大缩短仪器入院时间,上半年受到疫情扰动情况下,化学发光业务在安徽仍实现近80%增长。 化学发展检测市场是迈瑞一定要赢的“赌局”。 目前,除血球检测产品线外,化学发光是最有潜力改变迈瑞体外诊断营收结构的业务,如果化学发光的行业增长逻辑面临失速,那么迈瑞未来5年的业绩增速预测需要全部重估。 今年福建宁德市IVD集采,涉及POCT、感染性疾病、血细胞分析、凝血检测。10月10日公布中标结果,国产厂家大捷,迈瑞报名参加2个项目,均第一名中标。其中,感染性疾病检测品类被迈瑞包揽,IVD全球TOP级玩家遗憾掉队。迈瑞官方表示,宁德市IVD相关产品集采后,公司在当地的收入将翻数倍增长。 目前,国内医疗集采规则已经走向成熟,市场和企业适应集采的节奏也逐渐加快。与创新药相比,医疗器械研发支出要低得多,但是面对集采、医保的掣肘,医疗器械收到的冲击程度相对较轻。以迈瑞、安图、亚辉龙等抵御政策性风险及市场风险能力较强企业,反而会在集采加速落地的冲击下越做越强,为未中标的产品进院提供潜在机会。另外,集采以后竞争格局净化,迈瑞医疗其他新产品会相继提升利润率。 ✦ + + 未来 出海夺增量 迈瑞布局出海,早在20年前就已埋下了种子。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后,走出国门的企业增多,迈瑞也是其一。在迈瑞的产品中,高性价比的监护仪、影像设备,最先探索国际化。其开发的多语言版本的PM-9000监护仪,是开拓欧洲市场的排头兵。品牌知名度低,导至客户信任度低,成为此时迈瑞海外营销遇到的最大问题。 时间到了2020年,迈瑞医疗在国际市场急速扩张,公司当年境外收入占比达到47%。推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全球新冠疫情冲击,海外国家急缺的医疗设备品类与迈瑞主营产品完全重合,叠加迈瑞本身全球化的布局。 在出海的具体做法上,迈瑞设立了海外供应链和生产制造部门,为了海外本地化生产而提前准备,其中包括IVD试剂的海外本地化生产。营销方面,海外IT平台已全面上线,将中国的营销管理经验引入发展中国家的营销体系变革仍在持续,并在发达国家直销平台有节奏地导入新产品。2022年上半年,迈瑞美国市场业务上半年实现了高速增长。除此以外,AED 和微创外科这两类种子业务海外加速落地,其中微创外科业务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是国内的5倍左右,全球化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根据 Frost & Sullivan 统计,2019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466 亿美元,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 6235 亿元,约为全球市场的 1/5。 全球有代表性的医械巨头本土之外的海外营收占比接近 50%甚至更高,迈瑞医疗的国际化之路给我国企业的成长之路提供了历史经验和路径,出海夺增量是企业打开业绩天花板的必要条件,基本面的成长潜力是提升市值空间的最确定逻辑。 下一步,对中国医疗器械高端市场的渗透能力,在海外能够啃下北美、中东、欧美市场的硬骨头,将是迈瑞最大的挑战,也是其能否登上全球医械榜单的重要筹码。 参考文献/资料 3.新财富:30年,从0到5000亿市值,迈瑞医疗拿什么征服下一个10年? 4.阿基米德Biotech:诞生国际器械巨头的最好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