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从上一篇用到这一篇,还是觉得作为开头很贴切。今天不做什么铺垫了,直接上正文,基本围绕肿瘤NGS行业的四个方面:
看完也许你会对这个行业的未来有一个新的思考。 PS:这篇基本还原了前辈的原话,当然插图是我选的。观点不同很正常,我也并不是完全认同,欢迎后台拍砖讨论 01 投资方,还会来吗? “过去十年,他们怎么来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聊聊为啥这个行业不赚钱。 任何一个生意,净利润的公式都是恒定的,即: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回归初心就是一个核心问题:毛利是否能够覆盖费用? 这个核心问题引申出两个问题: 1. 产品毛利是否足够高?销售量是否够产生足够的毛利? 2. 各项费用是浮动费用还是固定费用? 在目前的已经能够得到公开披露信息的三家头部起来看起来,毛利润率在70%左右(正负10%以内),头部公司代表行业领先水平,我们也可以大胆推测行业其它公司的毛利润不高于这些企业。 会不会有例外?Maybe。因为我们知道影响NGS行业生产/产品成本有3个关键因素:
检测量代表着会不会有上机的浪费,即每个样本是否会被均摊更多的测序费用,也代表企业和上游的议价能力,据推测和各个渠道得到的信息汇总,前十的企业的检测量占市场总量的80%,即基本上前十的检测量均过万,这个量级的公司在检测量影响成本的角度应该不会有很大差异。
行业初期有公司在测序前流程和测序后流程中有一定差异,主要的差异来自于做不做病理,测序后做不做人工注释,但随着行业共识的建立,和算法的升级,程序性的人工差异几乎也被抹平了
其它试剂和测序试剂比起来对成本的影响杯水车薪。如果有公司能在检测成本上拉开差距,那么唯一可以做工作的地方就是测序成本了。 前面讲过光靠以量换来的议价能力,这个在头部公司竞争的角度不存在差异,毕竟谁又没跟大曼曼握过手拍过照呢… 唯一存在的可能性就只剩下两个: 1.上游厂商(这里特指就1家,毕竟他老人家占了临床市场的90%)亲自下场; 2.换个能打的成本更低的上;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大家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些头部厂家一边和人家握手,一边几乎都在采购国货之光,这种暧昧懂得都懂。
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相关分类图文热点 最新文章
关闭 官方推荐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