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在浦江创新论坛上表示,鼻喷雾式/吸入型新冠疫苗(下称:吸入式新冠疫苗)正在申请紧急使用,康希诺的鼻喷式/吸入式新冠疫苗目前已经进入临床二期试验,所需的剂量是普通皮下注射型疫苗剂量的1/5,而且可以形成黏膜免疫。 据了解,康希诺生物的吸入式新冠疫苗与此前已经获批附条件上市的疫苗,在毒种、细胞库、原液生产工艺、制剂生产工艺、制剂配方等均相同,仅在使用时采用雾化吸入免疫专用装置进行免疫。 所以在理论上,所有的疫苗都可通过更改制剂工艺来生产不同的剂型,因此已获批上市的、注射式的新冠疫苗的厂家在理论上也可生产吸入式新冠疫苗,但需要更改产线。 康希诺由于的产能新建问题,使其在注射式新冠疫苗的生产上一度落后于同行对手,如今在吸入式新冠疫苗上抢到了先机,全球吸入式新冠疫苗的研究同样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国内万泰生物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在去年9月获批临床,国际上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日本长崎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均进行了鼻喷式新冠疫苗的研究。 一、吸入型新冠疫苗,最靠谱预防新冠的手段? 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不排除未来会同时使用吸入式新冠疫苗与注射式新冠疫苗来防控疫情的可能,不过最终还是需要等待临床数据的验证。 相较于注射式疫苗,吸入式疫苗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同时产生粘膜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产生抗体的时间相对更快,全身不良反应更少。 ▲以流感鼻喷疫苗为例,比较不同剂型疫苗优势 为什么形成粘膜免疫愈发被市场重视? 人体的黏膜免疫系统即存在于所有有黏膜的地方,包括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胃肠道等。而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表现在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种类和滴度,人体内的免疫球蛋白主要以5种类型存在——IgA、IgD、IgE、IgG以及IgM。 鼻喷新冠疫苗是一种减毒流感活疫苗,鼻腔喷雾接种,模拟新冠病毒天然感染人体的方式,通过刺激鼻腔黏膜,激活人体内的树突状细胞,继而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同时,被激活的B淋巴细胞(也就是浆细胞)会游走到鼻腔黏膜处,产生特异性针对新冠病毒的IgA抗体,产生体液免疫。产生的IgA抗体也会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他的黏膜部位,对机体起到黏膜免疫应答作用。 有业内人士用大白话指出:“通过注射疫苗形成的免疫力,是通过血液在体内起作用的,这对有些病毒,比如HPV等,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像新冠病毒这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病毒,当病毒进入人体后,注射式疫苗提供的保护效力开始发挥作用,这时,你可能已经是‘确诊病例’了,但吸入式疫苗可以起到延缓病程发展、甚至诱导自身免疫系统杀死病毒的作用。” 二、流感鼻喷疫苗的“前车之鉴” 由于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有诸多相似之处,我们要预判未来新冠鼻喷疫苗的走向,鼻喷流感疫苗实际上给了一个非常好的参照。 目前海外已经上市的鼻喷流感疫苗FluMist为阿斯利康研发,2003年上市,上市最初为三价,后于2012年,四价的FluMist Quadrivalent在美国上市,并于2013年在欧盟上市,用于2-49岁人群用于预防季节性流感。 2016年美国一项临床数据显示,鼻喷流感疫苗在应对2009年大流行H1N1病毒毒株的保护效力劣于灭活流感疫苗,因此2016-2018 流感季鼻喷流感疫苗未被列入ACIP和CDC推荐名单,这导至Flumist在美国地区销售额断崖式下降。但同一时期,在英国开展的类似研究并未发现显著差异,Flumist 海外推广和销售并未受到影响。 2018年,阿斯利康更换了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成分并且在流感季重新获得推荐,销售额稳步回升。 而国内鼻喷流感疫苗,目前获批的仅有长春高新的百克生物一家。 百克生物鼻喷技术平台来自于澳大利亚的BioDiem公司,最早由俄罗斯圣彼得堡实验医学研究所开发,在俄罗斯地区已经使用了超过50年,在俄罗斯以外地区,BioDiem 主要授权了中国、印度和 WHO。2012年,百克生物获得了该技术平台在中国境内的专有权。 百克生物的冻干鼻喷流感疫苗已于2020年2月获得生产批件,从2020年8月份开始批签发,2020年形成销售收入3.32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 23.08%。 假设未来我国每年流感疫苗批签发总量维持在5000万支,若按鼻喷流感占据5-10%市占率计算,则峰值批签发量为250-500万支,鼻喷流感疫苗中标价为298元/支,则销售峰值有望达到7.5-15亿元。 反推新冠疫苗,目前国内灭活疫苗自费是200元一针,假设按5%的渗透率来计算,预计每年总量市场为7000万支,起步都是140亿的市场容量,再者国内大部分厂家都拥有自家疫苗的全球专利,如果能在全球推行,蛋糕必然不小。 三、由鼻喷新冠疫苗所联想及延展到的投资机会 我们由吸入剂型和疫苗联想到的有两个方向的点子,其一是看到了创新疫苗平台康希诺生物未来的潜力,二是吸入制剂目前国内面临的机遇。 1、引领国内同行的创新疫苗平台:康希诺 康希诺拥有四大核心技术,包括多糖蛋白结合技术、蛋白结构设计和重组技术、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和制剂技术,一言以概之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专有的细胞系、毒株和内部改进的生产工艺和先进技术。 从疫苗管线来看,有全球创新疫苗(包括埃博拉疫苗Ad5-EBOV、新冠疫苗COVID-19、重组肺炎疫苗PBPV),全球潜在最佳疫苗(婴幼儿组分百白破疫苗DTcP、青少年及成人用Tdcp),潜在中国首创疫苗(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CV4、加强疫苗DTcP),最后还有潜在中国最佳疫苗(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CV2、结核病加强疫苗、13价肺炎疫苗PCV13i、婴幼儿用Dtcp、腺病毒疫苗)。 商业化层面来看,虽然没有疫情,埃博拉疫苗商业化价值小,但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疫苗无疑印证了公司的技术路线。国内首创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CV4和辉瑞达成合作,由双方一起将疫苗推向国内市场,国际巨头的背书也肯定了公司疫苗的质量,销售峰值有望超过10亿元。至于新冠疫苗,公司在2021年产能目标将达到5亿剂,按海外8-20美元的单价区间,有望实现40-100亿美元的销售峰值。 2、被高度垄断的领域:吸入制剂的领域 吸入制剂用药主要集中在哮喘和COPD领域,2018年国内哮喘和COPD用药市场约170亿元,2012-2018年CAGR达14%。同时,该领域外资产品市场占比在90%以上,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之所以长期以来进口药占比高,主要是由于吸入制剂相比普通制剂来说在研发、生产和审批等环节壁垒较高,随着国内在这些环节的突破,开始逐步出现一些优质国产药品(如:健康元、长风药业、恒瑞、正大天晴等),但行业整体仍处于进口替代起步阶段,仍需观察进一步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