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刘博谈临床第十五篇,临床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统计是整个临床试验中最重要的组成。可以说,如果不先设计临床评价指标和统计方法,那临床试验就是“事后验尸”,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1、临床评价指标的选择 临床评价指标应在临床试验的设计阶段确定,并在临床试验方案中予以明确。 对于定量检测的体外诊断试剂评价指标一般涉及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ROC曲线下面积等。对于定性检测的体外诊断试剂分两种情况:
另外,诊断试验评价指标分为两类,即先验诊断概率指标和后验诊断概率指标,前者系在已知受试者为患病或非患病的条件下,推断诊断结果为阳性或阴性的概率,如灵敏度和特异度、诊断符合率、比数积(或称诊断优势比)、Kappa系数、诊断似然比、约登指数等。 后者系在已知诊断结果为阳性或阴性的条件下,推断受试者患病或非患病的概率,如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信息量等。 先验诊断概率指标多用于选择人群的研究;后验诊断概率指标则多用于随机人群的研究。但后验指标涉及难以获得的人群患病率指标,因此大大限制了应用。 2、临床试验的统计学分析 在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的全过程中,统计学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临床诊疗对于体外诊断试剂的需求,只有当研究结果既具有临床意义,又具有统计学意义时,该产品的临床安全有效性才能得到认可。 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应建立在正确、完整的数据基础上,按照临床试验方案规定的临床评价指标,采用规定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评价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 体外诊断试剂的统计分析一般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其中统计推断又分为参数估计(含95%置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统计分析之前需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考虑对不同的指标采用不同的描述方法以正确反映其数量特征,并对统计推断的应用条件进行验证,合理选择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法。如有必要,应对获得的数据集进行分层统计。 对于有确定估计目标的研究,可采用参数估计(含95%置信区间估计)的方法证明临床评价指标不低于目标值。目标值应为行业广泛认可的评价标准,一般依据相关检测试剂的风险判定和临床需求等因素进行设定。应在临床试验方案中明确临床性能评价的可接受标准。 对于定性检测试剂临床试验,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与参比试剂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品,应选择临床参考标准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确认。研究者应对不符合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说明是否影响对产品临床性能的判定,但确认结果不应纳入原有的统计 对于定量检测试剂临床试验,按照预设的统计学分析标准,可能出现离群值应在统计分析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即对包括和不包括离群值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不同情况下的结果是否不一致及产生不一致的直接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