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有几点先交代: 营业收入就是交了货,收了钱或者觉得可以收到钱都算。净利润,营业收入扣掉给产品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还有些一般不重要的小项目,然后交了税,剩下的就是净利润。 主体是试剂设备生产商,同时包括三方检验服务,如金域医学,还包括流通商,如润达医疗。迈瑞医疗是国内医疗器械老大,体外诊断占收入三分之一有余,放进去做个尺子。 表中所有的数据均来自2019-2020年企业年报。 19家IVD上市企业抓住新冠机会。为方便分析,抓住新冠机会的标准定为:2020年收入增加额高于3亿,面对几百甚至上千亿的新冠市场,我觉得这个要求不过分。 纳入分析的37家IVD企业,19家企业满足这个要求。为了防止有人业务能力突出,不蹭新冠热点,依旧业绩暴增,用增速30%标准卡一下,有三家企业冒泡:迈瑞医疗增速不高,主要因为体量大,他的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炙手可热;迪安诊断,三方检测完全撞上新冠检测,增速不高主要代理业务体量过大;迈克生物上车较晚,5个亿的收入增量都来自新冠产品。 分子诊断是主角,不耽误配角掘金。分子诊断技术,尤其是荧光定量PCR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没赶上SARS,在2009年H1N1小试牛刀,终于在2020年的新冠中大展拳脚。 华大基因、圣湘生物、达安基因、之江生物、硕世生物、艾德生物、凯普生物这些都是分子诊断的老人,这次能够有所表现应该说毫不意外。科华生物2018年5.5亿收购西安天隆和苏州天隆,发展分子诊断,当时有人觉得他花了冤枉钱。 除了分子诊断,胶体金让万孚生物和东方生物都狠狠地赚了一把,迈瑞医疗的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十分抢手,IVD边缘的阳普医疗从真空采血管切入样本保存管,也有所斩获。 得海外市场者,得天下。单纯比较净利润,分子诊断细分市场,最亮眼的是圣湘生物,从2019年不到4千万,2020年净赚26个亿。不得不说戴老板胜在格局,国内感觉都做烂了的荧光定量PCR,戴老板矢志要把他做到海外,海外渠道让圣湘的天花板比其他企业高出一个数量级。一方面,海外疫情没控制住,需求庞大;另一方面国内集采把价格压到地板上,国外相对价格不敏感。 胶体金细分市场,全球布局的万孚这次保守了点,激进的东方生物完美逆袭,靠着把试纸条卖到欧洲大赚一笔。
在技术派眼里,疫情一波三折。如果把数据看得更细致点,分析下各企业季度收入的变化。用2020年每个季度的收入除以2019年季度收入均值,作图如上。 有三条性感的曲线吸引着我的眼睛,圣湘靠分子诊断抓住海外第一波,东方靠胶体金病原检测引领第二波,热景靠唾液检测掀起第三波。检测越来越方便,速度越来越快。疫情之下,企业的差异化、创新和定力可见一斑。 另一边,主做国内市场的企业,曲线相对平稳。疫情控制得力,国内竞争激烈。 每隔10-20年全球会有一次大的传染病疫情。当下一次风口来临的时候,哪些厂家还能够留下?哪种检测方法将会冲锋在前?是否还有会这样一波三折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