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桔灯网 作者:班木芙兰 说起关于“医联体”的话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医联体的建立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它的目标是调整国内因地缘分布不均造成的医疗资源极大不平衡,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分流至基层机构。 具体就是将某个区域内的多个医疗机构,依据其自身的能力与优势,通过只能划分与重新分工,构建为医联体内部的职能机构。而某一地域内的医联体成为了一个更大的医疗机构,地缘影响弱化,与传统医疗机构的边界被重新划分。 医联体的出现是对传统医疗机构业务的重新定义,同时也是对传统医疗商业链条的瓦解并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商业机会,其中区域检验中心、ICL、院内集约化供应等就是医联体制度下衍伸出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近年来的医改政策对医院成本考核力度逐渐加大,如针对公立医院药房颁布的“药占比”与“零加成”政策,如针对药品流通领域颁布的“两票制”以及对药品招标采购颁布的“集中采购”政策等。
院内集约化供应 当前医疗检验中心痛点在于:在管理上普遍存在重视或强化临床业务管理,忽视或弱化医院运营管理,部门之间协同性较差,整体运营成本偏高的现象;医院在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耗材收益等医疗产品收入的情况下,医院运营将会越来越困难。另外,医院在信息化应用上普遍存在医疗业务信息化程度高,医院供应链等信息化应用缺乏,与供应商信息系统不对接,各自形成信息孤岛的现象,导至医疗供应链各环节不对接,信息不对称,导至产品库存积压、损耗大,供应链管理成本高。 院内集约化供应目前主要是以SPD模式为主,它是现代医疗机构较为推崇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医院医用物资管理部门为主导、以物流信息技术手段为工具,通过合理使用社会资源,对全院的医用物资在院内的供应、加工、推送等院内物流的一种集中管理方法。 以大SPD院内物流延伸解决方案追求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全流程可溯源、提质增效的目标,打造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质量管理为保障,流程优化为核心,通过链接专业智能设施设备,实现医疗产品从生产企业、流通渠道、医院与药店到消费者的垂直产业链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票据流的“五流合一”管理,并且与药监、卫计委、医保等医疗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提高医疗产品在医疗服务中的运营效率的专业物流模式。 举例来说,在当前供需不平衡的市场环境下,在医院物资管理上升到法规政策层面的背景下,试剂耗材供应模式出现了一种目前比较流行的打包模式——“试剂耗材集采集配+SPD服务模式”。该模式减少了供应商数量,让试剂耗材供应集中在数家或一家供应商,以此实现“以量换价”,进而降低试剂耗材的采购成本。为了增强其竞争力,打包商向检验科提供称作“SPD服务”的院内物流延伸服务,以满足医疗物资管理基本需求。 在SPD模式下,试剂耗材集采集配模式缩减了供应商数量,从原来的成十上百家减少到3-5家甚至1家。在这种情况下,少量供应商向检验科供应成百上千种耗材,经济学中的“以量换价”就有了基础,检验科能以比以前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试剂耗材;也就是在采购层面,医院检验科成本降低了。 此外,SPD服务模式方便了打包商对所供检验科物资的管理。首先,在试剂耗材合格证明文件管理上,引入资质证照效期的及时预警与提醒功能等能够帮助检验科在合规情况下使用打包商供应的试剂耗材,这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试剂耗材质量控制的要求。其次,方便了打包商掌握试剂耗材库存,从而及时备货。 区域检验中心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是指为特定区域内各类医疗机构提供检验和病理服务的中心实验室,一般包含检验和(或)病理专业。可以是一个第三方的中心实验室,也可以是一家医院的检验科。服务对象不局限于一所医疗机构,而是包含所辐射区域的所有医疗机构。且所能服务的区域大小也由服务能力而定。 当前,区域检验中心是医疗机构临床诊疗能力的有效补充。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有着专业人才、检验设备、检验项目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等方面优势,面向区域提供医检服务有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弥补基层医疗机构检验设备简单、检验项目少、人员缺乏、服务能力不足、临床力量薄弱等不足。从而为区域内医疗机构提供准确、快捷、方便、优质的医学检验服务,推动实现大病不出县,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实现区域内的检验结果互通互认,减少患者重复检查,减轻经济负担,切实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目前,区域检验中心的建立模式有三种: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 众所周知,独立医学实验室可“降本增效”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检验难题。基层医疗机构虽然数量众多、覆盖面广,但平均诊疗人次远不及医院,主要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设施、检验项目与诊断水平上与医院相比仍有差距。大型专业检验设备通常价格较高,且需要专业人员操作,而基层医疗机构检验业务较少、资金压力较大,不具有实施专业检验的能力。ICL 因其“降本增效”的特点可以帮助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进行专业化检验,有效解决成本控制和专业化问题。 与此同时,分级诊疗及医联体建设为ICL疗带来广阔市场,《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随着分级诊疗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模式有望成为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广阔市场。 目前,据卫健委数据,2019 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100.75 万个(+1.0%),其中独立医学实验室 1537 家,同比增速 21.1%,扩张速度较快。截至 2020 年 3 月初,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 1570 家,业务量在整个医学检验市场占比不足 5%,对标美国、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 50%以上的市场份额,我国第三方检验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技术平台化、诊疗一体化。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伴随诊断已成为诊断服务的下一个发展点。基于检验项目优势,独立医学实验室可以整合多种诊断技术建立综合检验平台,以疾病为导向提供咨询、检验、结果分析一站式服务,成为综合服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