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人物专访 查看内容

白春学教授:早筛早诊技术迎来突破,肺癌生存率有望不断提高

2019-11-7 10:38| 编辑: 面气灵| 查看: 2642| 评论: 0|来源: 肿瘤资讯

摘要: 2019年10月24-27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国际呼吸病学会(ISRD)共同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承办的“2019年国际呼吸病暨美国胸科学会联合会(ISRD-ATS)·2019中山呼 ...

2019年10月24-27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国际呼吸病学会(ISRD)共同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承办的“2019年国际呼吸病暨美国胸科学会联合会(ISRD-ATS)·2019中山呼吸论坛”在上海顺利召开。会议期间,【肿瘤资讯】有幸采访到ISRD、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白春学教授,介绍肺癌早诊早治策略及新技术。

               
白春学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

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
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
上海市领军人才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委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CAALC)主席
亚太呼吸学会(APSR)科研委员会主席
亚太肺结节诊治指南修改委员会主席
Springer出版集团《Translational Respiratory Medicine》主编和中国《国际呼吸杂志》主编,《PLOS ONE(IF=3.5)》和《IJCOPD(IF=2.7)》等8家杂志副主编。《AJRCCM(IF=11.9)》、《AJRCMB(IF=4.1)》和《CHEST(IF=7.1)》编委。

当前在肺癌的早诊早治上面临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应对?

白春学教授:对于肺癌的早诊早治,当前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诊断的延误,二是过度治疗。早期肺癌不是指所有能够接受手术的患者,因而并不能单纯从肺癌能否手术来判断,从定义上讲,早期肺癌其实是指原位癌或ⅠA期肺癌。早期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根治切除后,10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相当于治愈。

然而,由于过去肺癌并未能得到早期诊断,很多患者都是因症就医,尽管患者可能接受手术治疗,但并不属于早期肺癌,部分患者已经发展成Ⅱ期甚至ⅢA期,这类患者虽然可手术,但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风险高,存活时间和生存质量均不好,需要接受后续治疗。为了解决此问题,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于2012年4月26日正式成立,推广肺癌的早期诊断,其中的策略在于“端口前移、重心下沉”。我们需要将肺癌诊断的目光前移到早期肺结节的诊断,在肺癌未出现转移之前就确诊出来,才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在提出该策略后,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进行了几项重要工作,第一是在2014年我牵头制定了《亚太肺结节评估指南》;第二是我们在指南完成后的27天后便制定了《中国肺结节诊治专家共识》,并在2018年再次对指南进行更新发表;第三是在201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早期肺癌》这一专著,重点讲述肺癌的早诊早治。通过上述的策略与工作,我们才能克服“诊断上延误、治疗上过度”的问题,如今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又继续推广了其他技术,如人工智能、液体活检等,继续助力中国肺癌的早诊早治工作。

当前在肺癌早筛早诊的方法、技术上是否有新的突破?

白春学教授:要解决肺癌早期诊断延误的问题,就需要发展新的诊断技术。在过去,传统的胸片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2006年美国牵头的一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相比胸片筛查,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能将肺癌的死亡率降低20%,201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结果再次证实了这一点,通过CT筛查确诊的早期肺癌的10年存活率超过90%,因此低剂量螺旋CT筛查是早期肺癌诊断的一项重要突破。

然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存在过度诊断的问题,容易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恐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CT筛查得以突破,根据我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研究结果分析,目前人工智能辅助的肺结节诊断技术,其敏感性可达95%以上,在经验丰富的专家核片下特异性达90%,甚至95%以上。因此人工智能是第二个大的突破。

第三大突破是液体活检技术,主要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液体活检的相关技术有好几种,我们选用了MDA test进行临床验证,初步研究表明相比其他技术,该技术对早期肺癌筛查的敏感性较好,因此我们最近启动了大规模的临床验证,预计收录超过1000例患者,基于初步预试验的结果,相信本次临床验证将取得不错的研究结果。

第四大技术突破在于我们利用表观遗传学帮助预测和诊断肺结节的良恶性。在早期诊断方面,表观遗传学帮助我们判断哪些肺结节可能是肿瘤,哪些可能不是;在预后方面,它能帮助预测患者的预后,有时甚至比临床分期(Ⅰ-Ⅳ期)预测预后更加准确。除以上四方面之外,未来可能也会有一些其他的突破,如我们牵头的生物电导的检查方法、根据国人设计的15种自抗体技术、蛋白指征的检查技术等,当然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您认为肺癌早期诊断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如何能在肺癌发病前就进行诊治?

白春学教授:未来肺癌早期诊断的突破,必须集合多方的力量,包括临床医生、企业界、科研单位、人工智能相关专家等,只有联合一切能够整合的资源和技术,才能共同推动肺癌的早期诊断,实现“联袂共赢”。

对于过去的“可见”阶段,我们只能通过CT筛查,根据病理组织看到具体的病变情况;再往前推进就是“细胞变异”的阶段,如今通过液体活检能够检测到CTC的变化;而细胞还未出现变异之前,基因已经突变,可以通过ctDNA的检测,如果要更早期预测和发现肺癌,需要利用表观遗传学、不但可以早诊,甚至可以预测肺癌的预后。这些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技术非常广泛,包括影像学、人工智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表观遗传学等。

20年前我国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8%,如今已提高到19.7%,但仍然低于20年前美国20%、日本21%的水平。如果这些策略和技术能得以整合运用,一定能极大地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我们要对所有临床工作者提出同质化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我国肺癌防治水平。相信在未来5至10年内,如果能够将这些策略和技术合理应用,不断发扬光大,同时得到认真的执行,我国肺癌5年生存率将大大提高,我个人期望在10年后中国肺癌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50%,其中早期诊断的贡献将占40%,而晚期治疗的贡献约在10%。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