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检测一般又被成为出凝血检查,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基础医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医学研究等领域。血栓与止血学理论基础是的内源性和外源性血液凝固通道理论,其直接的应用是肝素和维生素K拮抗剂用于临床,其它口服抗凝剂也随后应用于静脉血栓和肺动脉血栓的治疗。 到目前为止,血栓与止血检测作为单独的IVD细分领域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可,绝大多数的IVD市场分析文章均没有深入研究。但它有足够的理由引起临床应用和产业投资的重视。以下试分析之。 1、血栓与止血检测的技术载体 血栓与止血检测的技术基础主要有四种,包括凝固法、酶法、免疫学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一般全部具备前三种方法。血栓与止血检测的标本主要来源于血浆,这是区别于其他IVD检查的显著特点。全血和经过特殊采血管采集的血清可以床旁凝血分析仪或全自动生化仪的部分项目检测。 凝固法指的是将凝血因子激活剂加入待检血浆中,使血浆发生体外凝固,从而判定某一指标的结果。凝固法用于常规凝血项目的检测,可以分为磁珠法和光学法两种,在不同仪器上均有较为广泛的使用。 酶法指的是对止血与血栓过程中起作用的多种酶原活性进行检测,如凝血酶原、纤溶酶原、蛋白C、蛋白S及抗凝血酶等,这些项目大部分采用发色底物法进行检测。该部分指标临床上开展不如凝固法广泛。 免疫学法主要的应用是免疫比浊法,其代表项目为D-二聚体(DD)、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多采用免疫比浊法,其可通过透射或散射比浊分析来完成。另外,免疫扩散、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测定在血浆止血与血栓相关蛋白检测中都使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指的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易栓症等单基因病直接诊断的DNA测序、原位分子杂交技术;以及用于高凝状态、获得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等多基因疾病间接诊断的PCR技术。这在国内血液病代表性医院均有开展。 2、血栓与止血检测的项目基础 目前常见的血栓与止血检测指标均围绕内源性和外源性血液凝固通道理论展开。临床上的指标主要有: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外源性凝血因子(II,V,VII,X)、内源性凝血因子(VIII,IX,XI,XII)、PLG、α2-AP、红斑狼疮抗凝物筛选(LAS)、红斑狼疮抗凝物确诊(LAS)、vwf等。 其中,D-二聚体(DD)、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这两个项目是血栓与止血检测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大体上代表血栓与止血检测试剂市场量。 根据主要的厂家销售额,推测2016年血栓与止血诊断市场规模约32亿元,其中诊断试剂约占70%。 3、血栓与止血检测仪器基础 目前市场上的主要的全自动(及半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仪器型号为:日本Sysmex的CS-5100、CS2000i、CA-7000、CA-1500、CS1300等、法国STAGO 的STA-R、STA C、美国InstrumentationLaboratory(IL)的ACL TOP®系列、赛科希德SF系列、众驰XL系列、PrecilC2000系列、日本积水CP系列、BE Compact—X等。 其中,Sysmex、STAGO和IL三家仪器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5%。 除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之外,血栓与止血检测仪器还包括、血浆(全血)血小板聚集仪、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血液流变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以及流式细胞仪等。 4、血栓与止血指标的临床应用
|